重现原貌!淮海中路上的“遗珠”展“新颜”
时间: 2023-12-23 12:52:45 | 作者: 水泥花砖系列
产品介绍
-
淮海中路东起西藏南路,西至华山路,初名叫西江路,不久又改称“宝昌路”。1922年3月9日,以法国将军霞飞命名为“霞飞路”。后又相继改为“泰山路”和“林森中路”。1950年5月,为纪念淮海战役胜利,改名为“淮海中路”。20世纪初,沿淮海中路兴建了许多带有欧陆风情的高档住宅,这些建筑中,后来很多成为了著名的人文景观,如宋庆龄故居、张元济旧居、武康大楼等,淮海中路1823号住宅正是隐藏其中的一颗“遗珠”。
淮海中路1823号园内共有三幢建筑,建造年代为1936年,建筑面积601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园内南侧主楼为法式花园住宅风格建筑,三层砖木结构,建筑左右基本对称,高低错落有序。鱼鳞瓦坡屋面造型丰富,出檐较大。卵石外墙面,带百叶的木门窗加清水红砖窗台,部分窗上有特色木质装饰雨棚。南立面底层有拱形外廊,二层外廊有楼梯可直通花园。花园内有数棵大树高耸,环境幽静。园内北侧另有两幢辅房,外墙与主楼做法一致。
住宅原为高级住宅,从宛平路到华山路的这一段淮海中路,周边很多建筑在这一时期多为中国营业公司及以后的普益地产公司雷文主导开发。后由国家房管部门接管,作为民居住宅使用。2010年前后动迁后空置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后经整体修缮,现作为单位办公用房。因建筑有着非常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和科学艺术价值,2017年4月27日,徐汇区文化局公布为徐汇区文物保护点。
建筑使用历史虽不复杂,但经过“72家房客”的多次分隔、搭建,淮海中路1823号的外立面和空间布局已发生较大变化,后来长时间的空置更加速了建筑的老化损伤。底层原弧形洞口被封堵,二层通往花园的楼梯被拆除,屋面烟囱已损毁,屋面局部鱼鳞瓦被更换为机平瓦,外墙卵石脱落被涂料覆盖,原木百叶窗均被拆除,门窗破损、五金件缺失,室内装饰性构件已悉数破坏。除此之外,建筑整体存在某些特定的程度的不均匀沉降,多处木格栅、木屋架承载能力下降,存在结构安全风险隐患。历经沧桑,建筑在修缮前已是破败不堪,原始风貌荡然无存。
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规划利用、加强管理”为保护方针,淮海中路1823号住宅的修缮秉承“真实性、完整性、最小干预性、可识别性、可逆性”原则开展。室外重点按历史原样修复卵石外墙、水泥勒脚、鱼鳞瓦屋面、底层拱形门洞、室外楼梯、烟囱、雨水管、木门窗及百叶窗、木护栏、特色雨棚等;室内部分在针对壁炉、地坪、木墙裙等装饰构件参照历史原样恢复的同时,重点检修木格栅、木屋架、木楼梯和砖墙,以消除结构安全风险隐患。在此基础上,有明确的目的性地增设现代化设备设施,提升建筑消防性能和使用功能。精心梳理整治庭院绿化景观,完整重现法式花园洋房的历史风貌。
根据历史照片及现场残留痕迹,室外楼梯按历史风貌恢复砖拱结构,石材踏步面、石材材质和室内底层楼梯一致。西南转角为砖砌护栏,卵石面层,石材压顶。
屋面鱼鳞瓦片在卸架落地后,进行全方位检查清洗。在清洗除垢过程中,发现鱼鳞瓦的原色近砖红色,遂经过小样对比后最终确认了新补鱼鳞瓦片的色彩。
卵石墙面采用传统工艺修复。仅对空鼓切割修补,不破坏未空鼓墙面。卵石剥落部分,挑选与原饰面卵石质感、粒径、色泽相近的石子进行修补。
二层阳台的水泥地砖被考证为历史原物,且保留较好,经检修清洗后,按原样修补缺损部位。三层露台处地坪亦按照原样水泥花砖地坪进行恢复。
室内壁炉在使用的过程中均已损毁,本次修缮参照同时期壁炉样式,在原位恢复壁炉。恢复的同时,检修壁炉地面,修补缺损面砖。壁炉木框采用柚木,做清水油漆面层。
室内墙面上的原木墙裙、踢脚线、木窗台板、木门窗套线等木装饰进行原样整修,出白后重做油漆。所有原始的装饰吊顶尽可能地做了保留和修复,门厅及楼梯间原保留木格式吊顶亦按原样修复。
淮海中路1823号住宅的修缮工程于2021年2月开工,次年1月竣工验收。修缮后,花园洋房继续隐身在繁华的淮海中路上,在下一个百年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