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贡献老资料 大屋顶修缮创新
时间: 2024-06-14 12:26:43 | 作者: 行业新闻
鞍山道38号的段祺瑞旧居,是天津市文保单位。它修建于1920年,虽然身处当时的日租界,却是一座典型的折中主义建筑。在“天津老照片”团队的讲述中,这栋拥有百余年历史的建筑,不仅在用途上有过数次变迁;在建筑结构上,也发生了改变。2018年,旧居开始维修,民间文史团队的助力,是其一大亮点;修缮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了一些新思路,也带来了很多新的视觉效果。
先说建筑,“天津老照片”小组成员唐文权介绍,整个小楼建筑面积3500多平方米,造型雄伟壮观,正立面设有两层廊柱,饰有西式浮雕。楼内房间宽大考究,木质旋转楼梯,弧形门窗,石膏角线,是当年日租界最豪华的私人住宅之一,“这是一座折中主义风格的砖混结构建筑。”它还有一个地下室,据说,有一个密道直通南市。地下室外表用的是整块表面经过打磨处理的天然石材,防霉、防水、防潮的同时,造就了上层的青砖结构,保存得特别完好。
两层廊柱的上面,就是一个木结构的大挑檐和木结构的大屋顶,大屋顶的正中间还有一座圆形的重檐西式凉亭。唐文权说,建筑整体达到六七层楼那么高,几乎是日租界很重要的制高点。唐文权猜测,这或许是后来迅速被日本军方占用的原因。
天津沦陷后,段公馆成为当时日本陆军军官俱乐部,名字叫偕行社。唐文权认为,其名出自中国经典《诗经》中“秦风·无衣”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彼时,日本的海军军官俱乐部叫“水交社”,出自《庄子》“外篇·山木”中的“君子之交淡若水”。
这个偕行社,当然远不是诗与文中描绘的那么美好。它不仅承担着日本军官们的休闲娱乐活动,还兼具情报搜集、整理、出版功能。在“天津老照片”团队收集的不少资料中,就有不少标注为“偕行社编纂部撰”的,内容有中国人文、地理、民俗等方面的内容,宣传当时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的同时,从一个侧面留下了不少历史资料。
日本投降后,这里又先后成为青年团的天津支团部和“天津青年馆”。前者后来成为反动机关,后者在1948年9月13日开放,有文化、康乐、服务3个部门,主楼有藏书万册的图书阅览室、会议室,承办学术讲座、专题座谈、画展、音乐会、话剧演出。还有联谊室、游艺室,有台球、羽毛球、乒乓球。后楼有“寄宿舍”,内设浴室、理发室、青年食堂、交谊厅。更有能容纳200人的礼堂——中山堂。此外,还有摄影室、诊疗室、公用电话等单位,同时办理旅行、晚会、集体婚礼等业务。因为收费低廉,且工作人员多是义工,属于半公益性质的单位。
天津解放以后,这里陆续作为共青团天津市委的办公地、鞍山道中学、和平区教研室、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在闲置了一段时间后,2018年开始做维修。在此之前,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房屋原本的大屋顶因为有破损,出于种种原因考虑,被整个去掉了。
早在2016年,通过大量资料对比、实地走访,唐文权用电脑绘制了段祺瑞旧居立面复原图。2018年,段祺瑞旧居的维修工作由天大建筑设计院的张威教授团队负责。唐文权绘制的复原图以及“天津老照片”团队收集的大量不同历史时期的老照片、资料等,都无偿贡献出来,供修复之用。
唐文权说:“张老师的团队在我这个立面图的基础上进行3D建模,复原,完成了这个建筑的复原设计。”过程中,唐文权还直接参与过修改方案。也因此,他也成为复原复建工作的直接见证人。
唐文权介绍,建筑外檐的青砖清水墙,是用高压水枪进行清理洗涤,把表面的涂料瞬间剥离,而且不伤及建筑本体。维修过程中,很多原件的“意外保留”,让维修工作少了不少找“配件”的麻烦。比如,建筑内部原本每间屋子之间都是通着的,有的是开启门,有的是推拉门。一度改为教室时,由于推拉门是在夹壁墙的门洞中含着,所以直接封闭门洞,就能获得一面完整的墙壁。维修时凿开墙面,原装的门还在里面。
还有就是地面铺设的老“瓷”砖。唐文权说,这其实应该是水泥砖,有花的叫水泥花砖。过去靠进口,后来随着像启新洋灰公司这样的民族企业的崛起,中国也能生产这种水泥砖了。水泥砖的尺寸不大,基本是20厘米×20厘米这种一卡见方的,但厚度却能达到1.5厘米甚至1.8厘米。和瓷砖相比,它强度有限,但不掉色,用唐文权的话来说,就是“浮头儿有花,你切开了,瓤子里头一样有花”。外廊上的水泥花虽然早已破败,修复时,是把它们都起下来,重新浇筑地基,把碎的破的,用环氧树脂胶拼接好,再重新铺回到地面上。这些原件,如今依旧可见。
同时,因为考虑安全使用的原则,局部进行了混凝土梁的浇筑,而且考虑到空调、新风系统、消防喷淋系统、强弱电布线,所以对所有的天花板都进行了重做,仅保留个别屋顶和二楼中庭的一部分原始屋顶,重做的屋顶也按照原来的风格进行了石膏线灯池的仿制和复原。
对于大屋顶的修复,唐文权及张翔、陈硕这些曾经下功夫研究、考据的人来说,欣喜甚大、微有遗憾。
这次修复了原建筑的大屋顶、楼顶的凉亭、老虎窗、八角塔楼,连那个带小阳台的楼梯间,都进行了原貌恢复。按照相关规定,一楼、二楼属于原文物部分,重建的大屋顶部分已经不属于文物本体。张翔在现场介绍,这一部分在张威团队的重新设计下,内部以旋转楼梯为主体中心,应用环保防火的集成木材,将消防设施巧妙地安装其中。
同时,在建筑二层东侧的一间屋子,设计方还做了一个挑空设计,也就是把二楼的顶子去掉,跟三层的大屋顶通开,而且按照原有室内楼梯的风格,仿制了一个同样风格的实木楼梯,这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从二楼去三楼多了一部室内楼梯。这些新技术、新思路是让人眼前一亮的。
稍有遗憾的是,在老照片中,大屋顶立面的山花有一左一右两只中式的大狮子和一上一下两只大蝙蝠,以及中间一个水泥奖杯。唐文权说,这是传统寓意的“太师少保”“福在眼前”,但因为技术方法限制,没能列入恢复工程。
用唐文权的话来说,段祺瑞旧居建筑材料很简单,很少有特别昂贵的材质,这也是天津很多同时期建筑的一个共同特点,无非就是砖、木、石、水泥等最常见的材料,屋里是相同,菲律宾的地板、护墙板,石膏角线、灯池、实木门窗、实木楼梯等,但因为讲究的工艺,让后人得以欣赏到一栋洋溢着美学风范的风貌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