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笔生花“传”文化
时间: 2024-04-04 08:22:07 | 作者: 水泥花砖系列
产品介绍
-
1月20日,随着宝庆烙画《大寒》刊发,新湖南客户端历时一年推出的系列烙画《湖湘二十四节气图》,在年味渐浓的深冬圆满收官。
一支支烙笔、一幅幅烙画,邵阳市美术教师唐文林教授、王艳萍副教授夫妇,以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为二十四节气做了具有浓郁湖湘地域特色的解读,赋予节气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色彩。介绍该系列烙画的新媒体产品,成了名副其实的爆款。省非遗保护中心对作品给予高度肯定,有意在今年专门为系列烙画《湖湘二十四节气图》举办专题展。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唐文林是邵阳市城区人。小时候经常到乡下外婆家玩,看到和经历不少在城里没有的场景:立春时采野荠菜,谷雨时采茶、插秧,清明时祭祖、做水蜜花粑粑,寒露时种油菜,还有挖笋子、捉泥鳅、打糍粑、杀年猪、耍龙灯等“好玩”的事。
2018年的一天,唐文林和已大学毕业的儿子唐佩嘉分享小时候农村里的生活的趣事时,讲到二十四节气等农耕文化,唐佩嘉听得津津有味。
“你是画家,为什么不用宝庆烙画把二十四节气画出来呢?一定会得到年轻人的喜欢。”唐佩嘉提议。
宝庆烙画又称“烙花”“火笔画”,用油灯、烟灯炙烤加热铁针、石条,主要在竹木材料表明上进行烙绘,是非常古老的一种民间美术,邵阳市市级非遗项目。唐文林是该市“宝庆烙画”唯一的代表性传承人。
“现在年轻人对民间传统文化的了解慢慢的变少。作为文艺和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用作品展示多姿多彩的中华民间传统文化,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喜欢。”唐文林和妻子王艳萍商量,决定创作二十四节气图系列烙画。
二十四节气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唐文林认为,我国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美术作品并不少,但内容单薄,且很少用“非遗”美术种类来表现。
唐文林夫妇通过深入探讨,把二十四节气图系列画作定位在宣传湖湘文化上,命名为《湖湘二十四节气图》。以湖湘地区为基准,将每个节气段的农事活动、民俗活动、非遗传统技艺和传统节日融合在一起,选择其中很典型的一些场景进行创作,一个节气一幅画。
两人在《湖湘二十四节气图》中,不仅描绘种树、插秧、莳田、收麦、割稻、采橘等不同节气期间的生产劳动场面,还穿插祭拜“秧田神”、安仁赶分社、赛龙舟、“晒秋”、耍龙灯、踩高跷、扎故事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湖湘地区的一些非遗项目,如湘绣、益阳小郁竹艺、隆回花瑶挑花、滩头年画、滩头手工抄纸、制作安化黑茶等也得到体现,还有汉、瑶、苗、侗等各民族的特色建筑,包括“国保”文物单位邵东市荫家堂等。
为达到宣传民间传统文化的目的,唐文林夫妇煞费苦心。除采用宝庆烙画来创作外,绘画材料选用国家级“非遗”隆回“滩头手工抄纸”,表现手法采取中国画和民间画相结合的方法,文字说明请本土6位知名书法家来题写。作品体现了浓浓的中国味、民族风,民间传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特别是宝庆烙画和滩头抄纸这两种非常有历史底蕴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技艺“携手”,相映生辉。
烙画的画笔就是烙铁。在唐文林夫妇的工作室,摆放着数十支烙笔。现在用的都是电烙铁,加热到500至1200摄氏度,即可在厚厚的抄纸上创作。根据笔头大小和温度高低,烙印可浓可淡,或粗或细。唐文林介绍,烙笔是坚硬的金属,还受温度和压力的制约,掌控难度大,描绘速度也很慢,比工笔画创作更细致更辛苦。
由于画作内容丰富,人物众多,场面宏大,每绘制一幅节气图,夫妻俩要利用闲暇夜以继日画上半个来月。两人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唐文林以画人物为主,王艳萍以画建筑和环境为主。尽管很累,但乐在其中。
“大寒时节,年味渐浓。女人们聚在一起凿钱纸、剪窗花、贴春联,充满喜悦与欢乐的气氛;各家各户忙着打扫屋子、备年货、杀猪宰羊、干塘捞鱼,迎接春节来临……”展开烙画《大寒》,唐文林跟记者介绍大寒节气的一些习俗和生产生活情况。画上,十几个场景栩栩如生展现在眼前。
“绝不臆想、不虚构。画上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来源于真实。我们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对待纪实性创作,能实地了解的一定去现场,能亲自体验的一定去经历。”唐文林说。
为了让《湖湘二十四节气图》尽量还原历史、还原生活,唐文林和王艳萍将10余年来搜集的传统农俗节俗、老手艺、老行当及古村老街的素材进行整理,挑选出适合表现的内容。
每创作一幅节气图,有必要了解和求证的东西太多。除查阅资料外,在城里长大的唐文林和王艳萍一有时间就往省内各地乡下跑,到处搜集素材。
大蒜几月份收获?金银花何时采摘?插秧场景是怎样……劳作的农户、卖菜的大爷都成了他们请教的对象。
有一年立秋时节,两人去隆回县乡下,看到村民采收当地特产龙牙百合,立即到地里询问,了解百合种植、开花、收获和加工知识。来到村里,看到一些村民在做剁辣椒,即拍照、做记录。后来画《立秋》时,这些场景都得到表现。
“我们还亲自实践。立春时节去采野菜、春分时节植树、清明时节做水蜜花粑粑……现在我做水蜜花粑粑的手艺,一次比一次好。” 王艳萍笑着说。
遵循这种创作理念,作品中的湖南味道鲜明而突出、朴实又亲切。唐文林和记者说,节气画中有大量的房屋建筑,怎么画也是有讲究的。在《惊蛰》中,湘绣女后面的房子是长沙农村的,砖木结构,还有雕花,档次较高;挑花女身边的房子是隆回县北部大山上的花瑶建筑,纯木屋,相对简陋。《大寒》中房屋的原型,分别来自新宁县、邵阳县和绥宁县,甚至砖墙上嵌的“福”字,都有据可查。
从创意、构思,到收集素材,再到创作,无数次挑灯夜战,无数次推倒重来,历时3年之久,在2021年新春之际终于大功告成。全套24幅,每幅规格为1米×0.6米,庄重大气,堪称鸿篇巨制。观者无不啧啧赞叹。
“我们只想当好湖湘民间传统文化的记录者,给后人留下美好的东西。” 唐文林说。
“《湖湘二十四节气图》是湖南省乃至全国第一部采用非遗传统技艺、非遗传统材料来描绘湖湘二十四节气的画卷。”中国工美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委会副主任李友友认为,通过一幅幅作品,可以窥探湖湘地区的历史风貌和传统文化。
“以火为墨、以画系情,宝庆烙画作为极具地方特色的手工技艺,经由一代代艺人口传心授,获得了穿越历史的生命力,成为具有活性与温度的文化符号。”湖南省设计家协会副主席、湖南师大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卫说,“在唐文林、王艳萍夫妇眼中,宝庆烙画呈现的不仅是一幅幅反映邵阳老景、民风民俗的文明画面,还维系着其对湖湘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的那份诗意与乡愁。”
作品完工后,怎么来实现向大众特别是年轻人传播民间传统文化的使命?唐文林想到了在湖南影响甚广的湖南日报客户端“新湖南”。双方一拍即合,策划推出新媒体产品“系列烙画《湖湘二十四节气图》”,在每个节气当天推出,贯穿全年。每期除了推出节气烙画外,还对节气和烙画内容做诗意介绍,附上咏节气的古典诗词,撰写“编者的话”。期间还推出系列烙画创作视频。
该系列产品在“新湖南”客户端推出后,不少点击量超过了10万。“一些读者像追剧一样,等着看我们每个节气的作品。借助新媒体传播,鲜为人知的民间传统文化展现了新活力。”唐文林说。
2021年10月,在中国农业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局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二十四节气文化作品设计大赛上,系列烙画《湖湘二十四节气图》从1000多件作品中脱颖而出,入围全国50强。预计今年将参加全国巡展。
2021年12月30日,宝庆烙画成功入选我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了这一批非遗项目中唯一的传统美术项目。
现在,唐文林、王艳萍的学生也对二十四节气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纷纷拿起烙笔,用《湖湘二十四节气图》衍生了许多文创产品,如包、雨伞、围兜、咖啡杯、短袖、书签、台历等,给民间传统文化注入更多时尚元素。